乾潭镇幸福村是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,自2003年浙江省全面推进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以来,幸福村坚持以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为发展理念,积极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,从生态宜居到产业兴旺,从落后的贫困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致富村。幸福村的美丽转身,为我们展示了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。 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一步 曾经的幸福村,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破坏砍伐山林上交款与承包山塘租金,全年仅有2万元。由于地处偏远、交通闭塞,村民即便是到最近的集镇也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。 2002年,刚担任幸福村党委书记的徐益民暗下决心,不能让幸福村空有“幸福”之名。为了扩充村集体经济的口袋,村两委班子转变思路谋发展,积极盘活村中闲置资源,借助文化大礼堂改造的契机,在附近新建厂房。从2003年至2005年,幸福村建起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对外出租,为村集体带来几十万元的年收入。2005年,浙江省交通厅、杭州运河集团和幸福村结对,村里紧紧抓住帮扶机会,利用每年20万元的帮扶资金,让幸福村修好了水泥路、亮起了路灯,村民也喝上了自来水。2008年,一条6米宽的幸福路建成,村民们去集镇的时间缩短了一半。“以前路差难走,现在的水泥路平坦又方便,上班路上都省了很多时间。”村民徐月英感叹。 幸福村的基础设施及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,开始吸引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回乡创业。80后村民陈东阳过去都在外打工,远的去过新加坡,近的则在杭州、义乌谋生。看到幸福村发展好了,就回到了家乡发展。“现在在家种草莓,收入比在外面打工要好很多。”陈东阳说,现在新农村发展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商机。 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一步 曾经的幸福村,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破坏砍伐山林上交款与承包山塘租金,全年仅有2万元。由于地处偏远、交通闭塞,村民即便是到最近的集镇也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。 着力布局幸福产业发展 基础的完善、环境的提升,不仅让幸福村甩掉了“薄弱村”的帽子,更是为日后发展特色产业,实现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。优越的生态环境让幸福村成为投资商开发乡村旅游的理想地。 千亩梨园、百亩葡萄、幸福花田、百亩农桑、垂钓基地等产业全面发展,民宿餐饮、观光农业正在建设,胥源书画社、幸福工坊、幸福部落等文旅项目先后投入使用,果园游步道、农特产品展销馆、集装箱创意街区陆续建设,基本形成集“吃、游、乐、住”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线。如今,村庄实现景区化运行,年游客接待量超10万人次。 “经过这些年的努力,我们从落后村转变为住宿环境、生活条件都比较完善的一个行政村,村民的意识也越来越高,要把幸福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。”徐益民表示,2019年幸福村人均收入达到了3万3千多元。 目前,幸福村已启动幸福村5A级村落景区创建规划编制,幸福产业不断做大、做强、做出精品。今年,幸福村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300万元,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百万,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“双增收”。一幅集美丽生态、美丽经济、美好生活的“三美”画卷,正在徐徐展开,迸发出全面决胜小康的新激情。
更多资讯请关注建德楼市资讯
|